有一種聲音認為: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產業拔苗助長了,發展過于迅速而產生了問題。其中一個論據是:你看,中國的鋰電池標準中,竟然取消了穿刺測試!這不是置人民群眾利益不顧嗎?
這種論調,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的一句雞湯金句:中國請放慢你的腳步,等等你的國民……
咱們還是先看看今天導讀的論文:——《國際車用鋰電池安全性測試標準的綜述》<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buse tes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in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>[1]
各國標準概覽
這篇論文投稿于2016年6月,發表于2017年3月,所以2017年之后的新標準肯定是沒收錄的。
導讀這篇論文,必須要到提國內鋰電池學術大神馮旭寧的博士論文[2],發表于2016年10月。
他在博士論文中,在文獻調研章節也花了一小節來綜述安全性標準,大概長下面這個樣子:
本文導讀的Review,可以和馮旭寧的博士論文一起來看,二者互有補充。我整理了一下二者綜述范圍的不同:
看到這里,大家會有兩個疑問——
第一, 為啥沒有日本?雖然日本沒啥政治地位,但它畢竟是新能源汽車大國、汽車強國啊!
答案是,在這篇Review中,日本被歸在了“其它地區”。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,日本的企標較多,而且是作為技術秘密處理,在公開場合找不到。上次我想找日產電池的安全性測試企標,就沒找到。
第二, 這篇Review為啥不包括中國國標GB/T 31845-2015呢?咱們中國雖然還不是汽車強國,但絕對是電動汽車的大本營啊,難道不值得關注一下嗎?
為什么會這樣,我也不太清楚。猜測的一個原因是,也許2016年時候GB/T 31845還沒有英文版?
Review內容概述
這篇Review,根據SAE J2464:2009的定義將測試對象劃分為4個層級——
√ Cell(C): 至少包含1個正負極的能量存儲裝置。
√ Module(M):將Cell串聯或并聯起來的裝置。
√ Pack(P):將Module連接起來,并包含熱管理、電控制等完整附件子系統的裝置。
√ Vehicle(V):裝有Pack的車。
然后從機械(Mechanical)、電氣(Electrical)、溫度(Environmental)、化學(Chemical)4個大類、17個小類進行了對比。下圖是一個概覽:
每一大類下,還有詳細的對比。例如下表是機械大類的安全性測試:
每一小類下,還有更加直觀的比較與分析。例如下圖就是機械沖擊(Mechanical shock test)小類下的加速度與持續時間的對比:
再如振動試驗的參數對比:
除了這種抽象表達的,還有畫試驗示意圖的直觀表達對比。例如下圖就是兩種不同的火燒試驗(Fire)的試驗臺:
學術論文中,也只能直觀到這個程度了。更直觀的,我再補一張GIF圖吧:
說到這里,實際上就把本篇Review的內容結構講得差不多了。復習一下,就是十幾個測試標準、測試對象的4個層級(C/M/P/V)、4個測試大類、17個測試小類的比較。
如果你恰好是這個研究方向的工程師或研究生,建議直接下載全文閱讀。
最后,我們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——
鋰電池安全試驗標準,是越嚴越好嗎?
車企常用的一個宣傳角度是:我不僅滿足了國標,還滿足了更為嚴格的企標,所以產品好啊!潛移默化之中,消費者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觀念:測試標準越嚴格,對消費者越好!取消穿刺試驗,是相關機構與企業相對勾結,對消費者不負責的表現!
真的是這樣嗎?
咱們看看這篇Review中的觀點。首先它指出,明確要求穿刺試驗的測試標準,本來就是少數。
然后指出,即便在這些少數穿刺試驗中,試驗的有效性也受到廣泛的質疑:
1.與現實不符:穿刺試驗的現象,與真實發生事故的現象,差別很大。(現在很少有事故可以穿刺到電芯);
2.不能代表內短路:穿刺導致的后果,不能代表內短路的后果;
3.試驗參數不清晰:穿刺物的材料、速度、直徑與電池SOC都會大大影響試驗結果。
所以,用穿刺試驗做個視頻去宣傳,是可以。但如果真的要寫到國標里,有可能會成為國家電池產業發展的阻礙。例如,曾經電動汽車銷量冠軍日產聆風,最近就遇到了能量密度不足、充電速度慢的問題,第一的寶座已經被特斯拉搶掉。
從立法者的角度來說,將標準立嚴一些是最保險的、最容易免除自己責任的;但誰來承擔阻礙國家產業發展的責任呢? 立法過嚴不利于產業發展,過松則容易引發事故、危險消費者安全,最終也會阻礙產業發展。如何準確拿捏這個度,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。
參考文獻:
[1] Ruiz V , Pfrang A , Kriston A , et al.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buse tes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in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[J].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, 2018, 81:1427.
[2] 馮旭寧. 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失控誘發與擴展機理、建模與防控[D]. 清華大學.
作者簡介:
張抗抗,清華大學2004級汽車工程系本科、博士,期間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拿到本科第二學位。博士畢業后就職上汽乘用車功能安全工程師,2015年選擇自主創業,目前為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。